阅读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内容安全配资,感谢支持!
摩托车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随着禁摩令的出台,摩托车渐渐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里消失,逐渐被电动车所取代,但摩托车有着自身优越性能,比如续航和动力,这些是电动车无法比拟的。
随着多地开始解禁摩托车,央视也肯定摩托车的价值,公安部也出台3大新政策,这些利好,是不是说明摩托车的春天真的来了?
央视力挺摩托车价值
5月份央视播出8分钟摩托车专题报道,高度肯定摩托车文化价值,明确摩托车是城市活力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肯定摩托车的出行优势,比如占用道路资源少,只要正面管理,就能起到解决交通拥堵的问,对百姓出行也是有利的。认可摩托车是个性、自由和社交等属性,摩托车骑行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6月份央视发文《多城解除“禁摩令”,新考题来了》,说明摩托车不是城市的“负资产”,这就释放了对解禁摩托车的积极信号。
新华网的《半月谈》也发文支持摩托车的娱乐和摩旅属性,支持从“禁摩”、“限摩”到“解禁”,寻找公路文明的最优解。
多地开始“解禁”摩托车安全配资
多地也从以前的“禁摩”转变为“解禁”摩托车,比如今年1月河南信阳就提出解禁摩托车限行的规定;3月份青海西宁也发布《关于西宁市城区道路和车辆限行管理的通告》,要求放宽摩托车限行的区域;4月份辽宁大连发布《关于调整我市主城区交通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要求只要是本地的摩托车号牌,除少数路段外,全天都能通行,这个就相当于真正对本地摩托车“解禁”了。
从今年以来这几个城市对摩托车的“解禁”可以看出,虽然各地解禁的程度不同,但相比较以前,已经做了很大的宽松处理,从这一点,许多摩友看到了摩托车回归正常通行的春天了。
公安部2大新政策实施
除了以上央视对摩托车价值的力挺和多地开始有步骤地解禁摩托车,公安部也有2大新政策,这些对解禁摩托车都间接提供了支持。
政策1:考摩托车驾照年龄上限放宽到70岁
以往考摩托车驾照,也就是D证(或E证)的年龄上限是60岁,从2025年1月1日起,将放宽至70岁,这个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对于摩托车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
因为现在骑三轮摩托车的主体人员就是50至70岁的人群,很多60岁的老年人都是以骑三轮摩托车代步,放宽年龄,也就意味着放宽农村和郊区摩托车的限行。
政策2:摩托车考证更方便
以往要考摩托车驾驶证,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办理,有的要居住证,现在方便了,全国一证通办,只要提供身份证,在全国各地都能办理摩托车驾照。
而且车主还可以申请电子驾驶证和行驶证,这个就提供了便捷,以前如果忘记带驾照,还担心被查,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展示,在提升执法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车主。
总结
看到今年从央媒对摩托车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公安部对摩托车驾驶证申领的便捷性措施,可以看出摩托车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比于汽车,摩托车的价值还是很明显,出行便捷、花的费用也比较少,而且具有电动车所不具备的超远(加油不限制)续航,强劲的动力和速度,而且占用的道路资源也比较少,这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和提升个人出行便捷性都有好处。
你们那里解禁摩托车了吗?你认为解禁摩托车有没有必要?欢迎评论交流。
问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